北京市首例“AI换脸”软件侵权案宣判

zhiyongz 阅读: 2024-06-21 08:42:53 评论:0

快科技6月21日消息,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,“换脸”“换妆”等应用软件广泛兴起,虽然提供了不少便利,但也会对自然人造成一些侵权风险。日前,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开庭宣判了两起北京市首例“AI换脸”软件侵权案件,认定使用他人视频“换脸”后制作模板再提供“换脸”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了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益。据介绍,两案原告廖某、吴某均系国风短视频模特,在全网拥有众多粉丝,被告是一款“换脸”APP的运营者。

国风博主被换脸制作成付费模板!北京市首例“AI换脸”软件侵权案宣判

在未经其授权同意的情况下,被告使用原告的出镜视频制作换脸模板,并上传至涉案换脸APP中,提供给用户付费使用借此牟利,原告认为其行为侵害了原告的肖像权。同时,被告未经原告同意擅自上传和使用了具有原告肖像信息的视频,这一行为系被告非法获取原告人脸信息并篡改,将原告的人脸通过AI技术手段抠除并替换成第三方的脸,再将技术处理后的视频用作付费模板供涉案APP的用户使用并以此获利,侵害了原告的个人信息权益。

原告据此要求被告赔礼道歉,并赔偿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。

经审理,法院认为被告不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,但其行为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犯。

法院判决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,赔偿精神损失及经济损失。目前案件尚在上诉期,一审判决未生效。

国风博主被换脸制作成付费模板!北京市首例“AI换脸”软件侵权案宣判

法官表示,本案中,被告本质上利用了原告的短视频,该行为包括了利用原告部分人脸信息用于新上传照片的融合,以及利用该视频中的妆容、发型、服饰等整体造型及灯光、镜头切换等因素形成模板视频。

换言之,被告获利的主要因素是原告涉案视频中的劳动投入。

被告若未经相关权利人同意使用上述要素,对他人的劳动投入“搭便车”,相关权利人可以基于劳动创造投入、竞争性利益等其他请求权基础维护合法权益。


部分内容源于互联网,请仔细甄别真实性!如涉及关于钱的内容,更请谨慎对待!网址:https://www.tashuo.net/articles/32085.html

标签:软件侵权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